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策勒站张波博士参加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定位监测技术研讨培训班并作关于荒漠化科普教育报告
作者: 策勒站 更新时间: 2018-07-30

2018年7月23-25日,策勒站张波博士参加了由国家林业与草原局荒漠化管理中心与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主办的“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定位监测技术研讨培训班”,并在会上代表策勒站做了策勒国家站近5年开展的荒漠化和沙化定位监测的总结和近年来关于策勒站荒漠化科普教育方面报告。汇报后,策勒站近5年的监测及荒漠化科普工作所取得成效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潘红星处长等领导的一致肯定和认可。

本次研讨培训班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沙治沙办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承办,甘肃省林业厅防沙治沙办公室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国家野外站协办。来自全国14个荒漠化和沙化定位监测站的36人参加了研讨培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周欢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潘红星处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孙涛处长等出席研讨培训班。

本次研讨培训班讲解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进一步统一技术标准和方法,讨论了荒漠化和沙化年度监测报告撰写格式、讨论修订《沙化土地定位监测技术规程》、《沙尘暴监测技术规程》。参观考察了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民勤防沙治沙现场,民勤监测站长期定位监测样地、观测设施、民勤沙生植物园、青土湖生态治理示范区。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定位监测工作(包括沙尘暴监测),是五年一次的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遥感监测的补充;通过长期定位监测沙化土地植被、土壤、水文、气候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信息分析,旨在掌握沙尘暴发生发展的机理,沙化土地变化的原因和各种防沙治沙工程措施的效益,为国家沙尘暴灾害监测、损失评估及预警、为政府制定防沙治沙对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科普: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关于荒漠化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94年12月,联合国第49届大会通过了115号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
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各国政府重视土地沙化这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森林学家奥布雷维莱于1949年提出,之后曾出现过上百个关于荒漠化的定义或释义。1994年,《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对荒漠化作出上述统一解释。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干旱亚湿润区雨育耕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及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的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水蚀而造成的土壤物质的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等。
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可把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其它因素造成的荒漠化等几种类型。
荒漠、沙漠、沙地、风沙化、沙漠化的区别
荒漠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或是一种几乎完全没有植被和良好土壤发育的土地。其气候变化剧烈,风力作用强烈。
沙漠
沙漠是沙质荒漠的简称,是地球上以风成沙物质和沙丘覆盖地表的特定区域,即只分布于干旱和极干旱地区的荒漠领域。沙漠是在纯自然作用下,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进入人类历史时期以后,已经成为复杂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沙地
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干扰,形成类似沙漠的地貌类型,称为沙地。
风沙化
指出现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干河床、河流泛淤三角洲、古河谷、古代河流决口扇和海滨沙地等地段,具有风沙活动并形成风沙地貌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沙漠化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受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和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以及在沙漠地区发生了沙漠环境条件的强化与扩张过程。简言之,沙漠化也就是沙漠的形成和扩张过程。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cld@cern.ac.cn TEL:0991-7885391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