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中国科学报】214台相机连拍两年,记录野生动物穿行高速
作者: 策勒站 更新时间: 2024-09-29

高速公路建设在保护区,会不会对野生动物生存造成威胁?野生动物如何避免“路杀”,安全穿行高速公路?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杨维康团队在高速公路桥下布设214台红外相机,连续两年监测了22座下穿式野生动物通道。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交通运输研究D分册:交通运输与环境》(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杨维康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些通道确保野生动物能够安全自由穿越高速公路。另外,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不仅没有对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存造成威胁,反而促进了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建设野生动物通道

今年4月的晚间,美国洛杉矶101号高速公路靠近自由峡谷路的一段处于关闭状态,以便开展野生动物通道的建设。野生动物通道有点类似公路或者铁路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只是使用者不是行人而是动物。

一直以来,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对野生动物尤其是濒危物种生存构成严重威胁。为减轻道路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威胁,建设野生动物通道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道路建设和运营对野生动物的负面影响包括撞死撞伤,改变迁徙或迁移路线,生境破碎化,基因交流受阻等。”杨维康表示,“野生动物通道能够保障野生动物安全穿越道路,从而维持野生动物生境连通和基因交流。

由于动物没有人类那么聪明,可以自己去找斑马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因此野生动物通道还承担着引导动物在不知不觉中使用通道的任务。

我国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成立于1982年,是以保护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多种珍贵、濒危的有蹄类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80%的中国蒙古野驴和近万只鹅喉羚分布于卡山自然保护区。这里有216国道、S11高速公路和阿富准铁路,将该保护区从南到北分为东西两部分。”杨维康告诉记者,此前有观点认为,上述3条交通设施可能会严重阻碍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迁移、扩散和繁殖。

为缓解高速公路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威胁,在S11高速公路穿越卡山保护区的130余公里路段内,建设单位设计修建了22座下穿式野生动物通道。

这22座野生动物通道是否能够有效消除高速公路对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迁移阻隔?影响野生有蹄类动物利用野生动物通道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回答这些问题,杨维康团队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

214台相机连续监测两年

“我们在22座下穿式野生动物通道下布设了214台红外相机,并从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对上述通道开展连续监测。”杨维康告诉《中国科学报》,“由于道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数量可能影响其对通道的使用,我们同期还开展了公路两侧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空间分布与种群数量调查。”

据了解,该研究获得43215张独立有效照片,野生动物占76.93%,人类活动占23.07%。有6种野生哺乳动物使用过通道,分别是蒙古野驴、鹅喉羚、赤狐、蒙古兔、狼和猞猁。其中鹅喉羚和蒙古野驴的独立有效照片数量最高,分别为23962和4011张,22座下穿式野生动物通道均记录到蒙古野驴和鹅喉羚通过。

通过分析红外相机监测记录的蒙古野驴和鹅喉羚实际穿越频率,与样线调查确定的高速公路两侧这两个物种相对丰度间的关系,杨维康团队计算了22座下穿式野生动物通道的性能指数。

杨维康团队还分析了可能影响蒙古野驴和鹅喉羚使用通道的14个环境变量对通道性能的影响,并发现对蒙古野驴而言,有7个通道的性能指数较高;对鹅喉羚而言,有13个通道的性能指数较高。

“冷季和暖季影响野生动物使用通道的关键环境因素可能不同,因此我们把观测数据分成冷暖季,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杨维康告诉记者,冷季,鹅喉羚的使用频率与捕食者和人类活动频率呈正相关,而与距铁路通道的距离呈负相关;蒙古野驴的通道使用频率随距邻近通道距离增加而增加。暖季,鹅喉羚使用频率随着通道开阔度增加而增加;蒙古野驴使用频率随着通道开阔度增加而增加,但随着距水源距离增加而减少。

研究还发现,保持高速公路和铁路的野生动物通道对应贯穿,可以提高野生动物对通道的利用率,减轻平行道路的综合阻隔影响。

“该项研究有助于我们建立一套荒漠生境中野生动物通道有效性评估的方法体系,确定哪些通道结构影响着通道有效性,以及在哪里建设通道能够确保野生动物高效利用。”杨维康说。

确保野生动物安全穿行

当记者问及,野生动物是如何找到并使用这些通道的?

杨维康说:“高速公路一般有围栏,野生动物无法翻越围栏,它们只能沿着围栏前行,直到抵达下穿式野生动物通道。另外,我们在确定野生动物通道建设位置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有蹄类动物日常的迁移路线,在其迁移路线与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往往是最有效的。而且,部分通道春夏季有积水,能够吸引野生动物前来饮水,随即穿越通道。”


蒙古野驴穿越高速公路通道。杨维康供图

鹅喉羚穿越高速公路通道。杨维康供图

如果是没有围栏的公路对野生动物就会存在威胁。杨维康以老216国道为例介绍,因为没有围栏,过去时常发生蒙古野驴、鹅喉羚上216国道被车撞死的情况。2023年,S11高速公路建成后,很多车被分流到高速公路,老216国道的车流量迅速减少,这时即使野生动物上国道也不会面临太大的危险,反而可以很悠闲地通过。

2023年,S11高速公路建成后,216国道上漫步的蒙古野驴。杨维康供图

2023年,S11高速公路建成后,216国道上漫步的鹅喉羚。杨维康供图

在保护区修建高速公路是有例可循的,比如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里就建有高速公路,建设方先后搭建了6座天桥和38个地下通道,14万多只野生动物通过。

2017年新疆自治区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要求,卡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已建项目及其设施阻碍野生动物迁徙的,建设单位应当予以拆除;无法拆除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卡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要求,设置野生动物迁徙通道或者廊道。

杨维康认为,保护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并没有阻碍野生动物的迁移,它们可以从预设的通道自由迁徙,进而促进生存和繁衍。另外,基础实施的顺利建设和运营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trd.2024.104417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cld@cern.ac.cn TEL:0991-7885391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