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策勒站参与草原生产力响应机制研究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
作者: 策勒站 更新时间: 2025-05-19

2025年5月19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题为《Aridity modulates grassland biomass responses to combined drought and nutrient addi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庾强教授联合全球10个国家42家科研单位共同完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策勒站)张波副研究员作为合作单位及论文共同作者参与其中,为草原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是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本研究基于NPK-Drought Network国际实验网络(涵盖全球9个国家26个站点),系统分析了干旱与养分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干旱和养分添加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因生态系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干旱程度。具体来说,养分添加在干旱草原中对缓解干旱的作用最为显著,而在湿润地区或土壤氮含量较高的地方,养分的效果则较弱。在降水变异性较大的地区,草原生产力对养分和干旱的响应较弱。此外,高物种多样性的草原在养分添加时,生产力的提升更为明显,而在干旱情况下,生产力的下降幅度也更大(图1)。


图表, 散点图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图1:干旱和养分添加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本研究揭示了干旱和养分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当地环境因素(如干旱程度、土壤氮含量、降水变异性)和生物多样性在预测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养分添加)响应中的重要性,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

作为中国全球变化联网实验平台(负责人:庾强教授)的重要站点,策勒站张波副研究员自2021年策勒站全球变化长期联网样地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养分输入的响应研究。在本项工作中,策勒站张波副研究员作为策勒站全球变化长期联网样地负责人,负责数据收集和分析,为揭示环境因子与生物多样性的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年来,策勒站通过中国全球变化联网实验平台及所属的国际合作网络(Nutrient Network和Drought-Net)持续提升学术影响力。张波副研究员作为荒漠生态学领域青年骨干,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担任多个期刊编委及学术会议召集人,助力团队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中埃荒漠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极端干旱的响应机制研究”,并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国际团队初步建立合作关系,为后续联合攻关极端气候事件下的荒漠草地生态响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5-02705-8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cld@cern.ac.cn TEL:0991-7885391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