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奖励2024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员和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获奖科技成果的决定》获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两项成果获得2024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奖励。张元明研究员等完成的“天山退化野果林生态保育与健康调控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李均力研究员等完成的“干旱区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天山退化野果林生态保育与健康调控关键技术与应用”针对天山野果林大面积衰退、多种果树“祖先种”受胁严重的问题,开展了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以及重要基因资源抢救性保护方面的研究,首次正式确认了新疆野苹果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厘清了导致树木死亡的直接内因和野果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外因,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创新;研发了野果林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创建了野果林关键及伴生种种群更新、复壮技术体系,为野果林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多组学分析,深入挖掘关键抗性相关基因,为果树遗传资源挖掘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及丰富的基因资源。成功实现了野果林生态保育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恢复和保育野果林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相关技术成果应用于新源县、巩留县和霍城县野果林生态保育及生态恢复实践,实现了将科研成果有效地服务于政府决策的目标。
“干旱区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紧密围绕干旱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长期干旱区自然资源要素与生态环境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的基础上,基于遥感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新一代技术,经过7年的联合攻关,创新了干旱区生态安全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了关键生态要素获取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形成一系列的干旱区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创建了干旱区生态要素耦合理论和生态安全筛选技术,厘定了干旱区生态安全指标和风险阈值;开展了典型生态脆弱区和重点生态工程治理的相关应用,实现了生态安全的智能监测和生态风险的动态预警,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
自治区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对在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2024年度评选出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自治区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4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63项;5人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